越臨近中秋,月餅市場上的“硝煙”愈加彌漫。月餅品牌廠商紛紛出奇招,脫掉“傳統服飾”,在創新、包裝、宣傳方面尋找突破口,玩起了新潮流:盲盒月餅、醫院月餅、地標月餅、跨界聯名、養生滋補……網友直呼:“太潮了!”
中秋節的形成,通常有兩種說法:一是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動。早在周朝,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、夏至祭地、秋分祭月、冬至祭天的習俗。這種風俗不僅為宮廷及上層貴族所奉行,隨著社會的發展,也逐漸影響到民間。二是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。秋天是收獲的季節?!扒铩弊值慕忉屖牵骸扒f稼成熟曰秋”。八月中秋,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,農民為了慶祝豐收,表達喜悅的心情,就以“中秋”這天作為節日。
“中秋”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,農歷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,十五日又是這個月中間的一天。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、賞月、吃月餅、玩花燈、賞桂花、飲桂花酒等民俗,流傳至今,經久不息。而如今月餅與各地飲食習俗相融合,發展出了廣式、晉式、京式、蘇式、潮式、滇式等月餅,被中國南北各地的人們所喜愛。
月餅是我國數千年的歷史傳統沉淀下來的一種載體,更是禮儀、情感與文化的結晶。在國人眼中,每年中秋節吃月餅已成為一種風俗、一種習慣、一種情懷。數據顯示,中國月餅銷售額從2015年的131.8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205.2億元,2021年銷售額預計達218.1億元。數據的背后,反映的是民眾對于傳統節日重視程度的逐漸加深,以及中國經濟持續發展背后帶動的品牌創新。
發展,根基在傳統。月餅寓意團圓美好,反映了對家人團聚的美好愿望,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。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今天,人與人的距離因移動通訊設備而變得不再遙遠,交流也變得更加方便快捷,網絡一個工具,人才是根本,再過于快捷也不足以替代親人間團聚帶來的溫暖。
稿源:荊楚網
作者:易舜(夷陵國資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