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炎炎的宜昌,在空氣清新的山體公園里,散步健身的市民成群結對;在綠樹成蔭的濱江公園中,兒童追逐嬉鬧之聲不絕于耳;在磨基山森林公園里避暑、攝影的游客更是絡繹不絕……近日,“宜荊荊恩”國家森林城市群建設座談會在宜昌召開,意味著森林城市從單獨建向組團建邁進,生態效益由點向面擴展,對廣大市民來說是重大利好。
讓森林走進城市,讓城市擁抱森林。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,尾氣廢氣、煙塵粉塵、光源噪聲以及高溫內澇等各種城市病侵害著城市機體的健康,而森林城市的建設恰好可以解決這些問題。眾所周知,森林在滯塵降噪、涵水抑菌、緩解熱島效應等方面有著天然的優勢,所以森林城市便應運而生。2020年底國家森林城市已建設441個、建成194個。森林走進城市,城市水體、噪聲、空氣狀況持續轉好。據《2020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》顯示,全國202個城市空氣質量達標,324個城市晝間區域聲環境質量總體達到二級。森林城市讓天更藍、山更綠、水更清。
林在城中,城在林中。森林城市是提升市民生態福利的民生工程。各地通過建設山體、濕地公園,打造綠道、花海等舉措,不斷拓展市民親近自然的空間,不斷滿足市民“推窗見綠、出門進林”的生態需求。湖北宜昌在城市建設中保留了城區142座山體,讓“山在城中、城在山中”成為現實。興山昭君鎮沿香溪河岸打造的綠道,既整治美化了河岸,又聯通了景區和集鎮,已成為小鎮居民和游客必去之地。市民的幸福感不僅需要業教保醫、吃購住行的配套支撐,更需要綠蔭花海、鳥鳴蟲吟等自然盛宴的滋養。挽著愛人在林下漫步細語,看著小孩在花間捉蟲逐蝶,有家人入懷,有綠意入畫,人生最幸福的事莫過如此。涌現的綠樹、綠蔭、綠地、綠道加速升級著市民的獲得感、幸福感。
森林城市是一個系統工程,除了提升森林覆蓋率,還涉及濕地保護、河流治理、山體修復和公共休閑等建設,其建設過程必然釋放出巨大的經濟紅利。如湖北省近10年直接投入森林城市建設資金超千億元。森林城市還能帶動花卉苗木、旅游休閑等上下游產業發展。湖北點軍在廢棄采石場上打造的花木城集花卉交易、科普研學為一體,不僅增加了集體收入,更吸引了眾多市民打卡游玩。森林讓城市有了更濃的“負氧離子”,也讓從事綠化、園林的主體有了更厚的“票子”。
城市披上綠裝,便是人民幸福的盛裝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,要走生態優先、綠色發展之路,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、經濟效益、社會效益。城市有森林,才會有景有生活。建一片森林,擴一片綠地,就是打造一片心靈的棲息地。植下的是綠樹,收獲的卻是民心。一切為了人民,一切依靠人民,森林城市的建設也需要每一個人的參與。只有在城市植綠,在心中播綠,讓人民享綠,才能把城市建成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家園。
來源:荊楚網
作者: 周鋒(恒泰公司)